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小組成功研發(fā)出一種無創(chuàng)納米傳感器。它可以檢測細胞溶酶體(細胞內的消化器官)內部的脂質積累狀況,進而跟蹤測量肝臟內脂肪堆積程度。該傳感器比人的頭發(fā)直徑還小1000倍,是由單鏈DNA和單壁碳納米管組成的光學感應器,工作原理是根據脂質積累量不同而發(fā)出不同波長的光。脂質積累越多,波長越短,因而可快速準確地測量肝內脂肪積累量。研究人員利用該傳感器評估高脂高糖食物對小鼠肝臟的具體影響,以及恢復了健康飲食后,小鼠肝臟的健康恢復情況。結果發(fā)現,即使在“大餐”后恢復正常飲食,某些肝臟細胞中的殘留脂肪仍會長期存在于小鼠體內。
研究人員表示,如今,非酒精性脂肪肝已迅速成為歐美國家肝炎和肝癌等疾病的主要病因。新研究表明“偶爾吃大餐不妨礙健康”這一觀點站不住腳,因為它會導致難以逆轉的肝內脂肪堆積,為脂肪肝的形成做著鋪墊。(金 也)
本文關鍵詞:高脂,高糖,大餐,肝臟,傷害